用愛溫暖心靈破碎的孩子 保良局臨時媽媽:讓他們知道有人可依靠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10/19 18:5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9

分享:

分享:

臨時媽媽以愛溫暖心靈破碎兒童。

多數小朋友在成年人呵護下成長,但也有些孩子因種種原因,需要入住臨時家舍。於保良局新生家任職福利工作員4年的陳芯苗,自言工作挑戰大,因小朋友帶著各種不同問題進來,有時就像個拆彈專家。她稱:

福利工作員需24小時輪流當值,隨時接收由警察、社工甚或家人帶來的小朋友,但我們對孩子的背景、情緒、行為等方面,往往知道得很少,當他們出現問題時,便要思考不同解決方法,因此應變能力很重要。

入院黃金兩小時

芯苗續稱,臨時入局的孩子多是因父母患病、去世、被警方扣留,或因被疏忽照顧、受虐……

有時候孩子半夜三、四點進來,可以想像他已奔波了一天,又或是小朋友上學時還見到媽媽,放學卻被社工帶進家舍,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及恐懼是可以理解。

外界人士往往以為入住家舍的小朋友都較曳,但芯苗指一些很乖、很有禮貌的孩子,因家庭環境未能得到適當的照顧,更令很心疼。(攝影︰陳智良)

她指,小朋友入家舍那一刻的情緒一定是最波動,因此會先關注孩子的心理需要,看看他們是否還未吃東西,或是想睡覺。

入局後的黃金兩小時,孩子會交由一位姑娘負責照顧,像一道橋樑般,帶他們熟悉環境、程序及其他伙伴。

她稱,年幼的孩子可能會哭、會大叫,這些反而較易處理,零食、卡通、毛公仔都已可分散他們的注意力;但也有些孩子會把情緒收藏起來,樣子看似很平靜,卻甚麼也不說。

遇上這些情況不會問太多,也不會對他們說不要哭、不要不開心,因為這些說話並沒有幫助,也不能安慰他們。有時只需在旁陪伴,助他們盡快適應家舍生活,讓他們知道有人可以依靠便足夠。

保良局新生家為初生至18歲以下之兒童全日24小時提供緊急住宿服務,個案需經轉介。(攝影︰陳智良)

管教要寬嚴有度

芯苗自言家舍是對人的工作,關愛最重要。面對孩子發脾氣、瞓地,甚至說粗話,更需要耐性及同理心。

有些孩子由細到大都是用錯誤的方式來宣洩情緒,要不厭其煩的重複教導,只要堅持,孩子們都會有所改變。

她希望家長在教導小朋友時,可思考多些不同方法,或在責罰前想一想會有甚麼後果?要是小朋友經社工轉介進入家舍,家長到時才後悔,或想再重新照顧小朋友也並不容易。

撰文 : May Lee TOPick記者